欢迎访问陕西海容德植物激素研发中心官方网站!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人才招聘

 13389205586
line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动态
学子创业故事:访我校毕业生、杨凌芝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沈道银
发布者:admin   发布日期:2018-04-12 10:10:18   访问量:637

沈道银出生于陕西西安的一个普通农村,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带领团队创业。他们的注册公司——杨凌芝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占地20余亩,拥有共2340平方米的大型种植厂房9间,以及适用于食用菌生产、科研的各类配套设施。目前公司具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其中包括一项新型液体菌种制备方法,一项固体菌种液化处理方法。

  日前,笔者前往芝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了参观采访,看到沈道银的办公室建在不足30平米的平房里,房间设施简单,只是摆放了6张办公桌,在一个角落放了四五桶简装饮用水,4个老板都挤在这一间办公室办公。是什么让四颗年轻的心钟情于创业之路?透过艰难的工作条件,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创业者背后的故事。 

开垦土地

  沈道银,2007级生命科学专业的学生。他在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很低调,他觉得大家都是平常人,都在做平常事,没必要把自己放在金字塔的顶端,更不能沉迷于你情我爱、泡吧网游,而是要脚踏实地的做些有意义的事,于是热爱生命科学的他连同几个同学创办了一个关于自然科学和实验方面的兴趣小组,将最美好的青春时光献给了实验室,献给了探索与发现。

  沈道银对植物的嫁接很感兴趣,所以他整天进行一些把西红柿嫁接到土豆上、茄子嫁接到辣椒上、曼陀罗嫁接到番茄上的实验,然后检测嫁接部位的分子变化,虽然最后什么也没做出来,但这并未阻止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对实验的诚挚热爱。在八号教学楼的九层有两个废弃的实验室,他简单收拾了一下,利用里面破旧的仪器做实验,一呆就是两年。这两年中,他做过大大小小的实验有上千次,有过因为一个实验重复多次的情况,有过因专心实验而忘记吃饭的时候,更甚有过通宵达旦的经历。他就如一个“疯子”一般,在实验的海洋里如痴如醉,收获了许多高于课本的知识。 在实验室的两年时间,他一边做一边产生新的想法。也就是在这里,沈道银研制出了“冷水液体菌种发酵”这项专利技术,这是一种固体菌种液化的技术,就是将菌种在特制的纤维基载体上培养好后,然后用两种杀菌剂处理饮用水,再将培养好的菌种在水中匀浆从而制成方便的冲剂菌种。因为配套设备还没有研制出来,应与于大生产,还有很多问题。所以,沈道银目前还在不断完善这个技术。

播撒种子

  与实验为友的岁月,铭记了他探索自然科学的执着与挚爱。毕业后,作为本科生的他凭借实验积累的经验打败了名牌研究生,获得了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研究所的职位。面对机遇的垂青,他坦言:“我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因为做的实验比较多,才来试一试。其实,企业需要并看中有实际能力的人才。”在医大的研究所中,沈道银主要研究人工皮肤和人工角膜,但是他觉得这个工作根本没有个人的发展空间,平淡无奇的工作和生活让他的心中燃起了创业的烈火。当时他就想,自己要什么?要做什么?要怎么做?这几个问题想通后,他决定独自出去闯一闯,成就自己的梦想,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来。

  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常人眼中优越的工作岗位,只身去甘肃做蘑菇的研究。他发现,在传统的菌种培养中,一般首先是从自然界分离筛选具有产生目标产物能力的菌种,但这样获得的菌种的生产能力往往较低,生理生化特性不一定能满足生产要求,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诱变选育,进一步提高其生产能力,改善性能菌种。这个过程既费时又费力,沈道银想试着通过改良传统技术,让操作更简单。不久,他回到了杨凌,在与几个志同道合的西农校友进行深入交流以后,组成了创业团队,着手研究蘑菇新技术,这也标志着他们创业征程的正式开始。

生根发芽

  2012年4月,充满信心的沈道银带领着创业团队,把他们的梦想赋予了更加真实的行动,注册成立了公司。
   当被问及创业历程的艰难时,沈道银笑着说:“困难那肯定多了,前期最重要的要解决场地、资金、人员的问题。”因为要做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所以必须要有合适的场所,他们在杨凌地区跑过很多地方,包括废旧的工厂,闲置的小学等等,最后选择了姜塬村的一个闲置厂房。

  在人力支持方面,家人一开始是不愿意的,觉得他们涉世不深,不确定性太多,风险也很大,就整天打电话骂,也不给出钱,但当时他们在东南区的公寓楼里租了房,建了一个简易的实验室,于是他们把自己研制的产品给家人看了看,并且把想法详细的告诉了家人,最后获得了支持。在创业初期,资金很紧张,他们四个人都从家里拿了一部分钱,作为公司的启动资金,但是这些并不够,他们经过多方联系,向别人介绍自己的项目,最终得到了杨凌示范区创业主管部门的很大支持,并且给他们发放了一定数额的无息贷款,解决了初期建设的费用问题。

  在他们创业团队里,每个人的分工都很明确,他们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沈道银对食用菌工厂的建设和生产都很熟悉,因此他主要负责工程技术方面,对外接洽联系和产品设计定位则有乔洋主管。

辛勤耕耘

  创业过程中,他们几乎事事亲力亲为,很多政策、流程都不清楚,绕了许多弯路,也吃了不少苦:在厂房的布局和构造上,沈道银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反复尝试, 最终完成了整个生产线的设计;对于生产设备,他们摒弃了传统的蘑菇培养架,大胆创新,焊接了网格培养架,这样就更利于单袋蘑菇的生产和收取。因为只学过一点简单的电焊技术,焊接过程中烧到衣服也成了“家常饭”;把一个方形钢板焊接成盒子,然后在外层用钢筋水泥浇筑加固,把底部与锅炉连接,再供给蒸汽,这样自制了灭菌器,从而节省了几十万的资金;他们还把所有厂房的墙面砌满了泡沫板,用来给蘑菇提供适宜的生长温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整个团队不懈的努力和坚持下,公司即将正式投入生产。“目前公司只是起步,我们的战略定位是打造最具创新力的科研型食用菌生产企业,未来希望能向化妆品、药材等高端领域发展,以真菌为出发点,开发应用技术,菌种技术,真菌活性物质运用于开发。”沈道银说,只要思路正确并且敢拿一生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成功。他告诫学弟学妹,凡事都要有一个长远、多角度的考虑,创业容不得心血来潮,需要有准确的想法。他还谈到,大学生应该抛开自身的优越感,低调谦虚,沉淀自己,要肯吃苦。最后他建议大学生充分利用大学时光,广泛接触各方面知识,培养自己的思维和能力。

  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经验却值得借鉴。循着沈道银的成功足迹,我们要勇敢拼搏,去开创属于自己的未来。我们期待着沈道银的蘑菇帝国更加壮大,也祝愿他的人生道路越走越辉煌!


line